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像一块翡翠镶嵌在浙闽交界处。这座城市地处东经118°41′至120°26′,北纬27°25′至28°57′之间,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记得我第一次去丽水时,开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真切感受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
行政区划上,丽水下辖1个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莲都区是市政府所在地,其他县市包括青田、缙云、遂昌、松阳、云和、庆元、景宁畲族自治县,以及龙泉市。这种“一区一市七县”的格局,让每个区域都保留着独特的地方特色。特别有意思的是,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1.2 自然资源禀赋
丽水的自然资源丰富得令人惊叹。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1%,被誉为“浙江绿谷”。走进丽水的山林,你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负氧离子的清新。当地朋友告诉我,这里的空气质量常年位居浙江省前列。
水资源方面,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等六大水系发源于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浙江省平均水平的五倍多。我记得在龙泉凤阳山看到清澈见底的山泉,当地居民直接取水饮用,那种纯净在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了。
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已发现矿产57种,其中叶蜡石、萤石储量居全国前列。青田石更是闻名遐迩,作为“印石之王”,深受篆刻爱好者青睐。去年在青田石雕博物馆,我看到那些精美的石雕作品,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3 生态环境优势
丽水的生态环境好到让人羡慕。这里是中国生态第一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丽水的另一大亮点。境内有百山祖冷杉这样的“植物活化石”,还有黄腹角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在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能看到完整的垂直带谱生态系统,从常绿阔叶林到高山草甸,层次分明。
气候条件也非常宜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平均气温比杭州低3-5℃,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去年七月在遂昌南尖岩,晚上睡觉还要盖薄被,这种凉爽在浙江其他城市很难体验得到。
丽水的生态环境确实让人流连忘返,每次离开时都带着满满的不舍。
2.1 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丽水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山区特色。作为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屏障,这里的GDP增速可能不是全省最快,但发展质量却值得称道。去年看到一份数据,丽水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这反映出共同富裕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生态经济成为丽水发展的鲜明底色。我记得走访松阳的茶园时,茶农告诉我他们的茶叶因为生长在无污染环境中,价格比普通茶叶高出三成。这种“生态溢价”正在成为丽水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全市绿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效显著。
山区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你可能想不到,在这个以山林为主的城市,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庆元的香菇、龙泉的青瓷通过一根网线走向全国,这种“山货出山”的模式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2.2 主要产业体系
丽水的产业布局很有特色,形成了“生态+”的产业体系。生态农业方面,茶叶、食用菌、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颇具规模。在景宁的惠明茶园,我看到满山翠绿的茶树,当地人说这里的茶叶明清时期就是贡品。食用菌产业更是占据全国市场的重要份额,庆元香菇的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
生态工业以精深加工和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龙泉的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让我印象深刻,这个山区县居然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空调产业基地。青田的侨乡经济独具特色,侨资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带动了高端制造业发展。
文旅康养产业方兴未艾。丽水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古堰画乡、云和梯田这些景点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去年在缙云仙都,看到不少上海、杭州的退休老人在这里长住,他们说这里的空气质量让他们的慢性病都好转了。
2.3 区域发展战略
“红绿融合”是丽水区域发展的独特路径。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在这里完美结合。浙西南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为绿色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在遂昌的王村口镇,红色旅游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当地村民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收入明显提高。
“跨山统筹”战略破解了山区发展难题。丽水创新推出“飞地”经济模式,山区县在发达地区设立产业飞地。这个做法很聪明,既保护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云和在嘉兴设立的“飞地”产业园,去年产值就超过10亿元。
大花园建设引领全域发展。丽水正在打造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从城市到乡村,处处是景、步步见绿。我注意到丽水的乡村建设特别注重保留乡土特色,不搞大拆大建。松阳的传统村落保护做得很好,那些百年老宅经过修缮,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满足了现代居住需求。
丽水的经济发展道路证明,绿水青山确实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这种发展模式为类似山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