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旅游全攻略:解锁皖北明珠的便捷快乐之旅
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埇桥区就像一颗镶嵌在皖北平原的明珠,地处安徽省宿州市中心区域。翻开地图,你会发现这里恰好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东接灵璧,西连涡阳,南邻蒙城,北靠徐州。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埇桥区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要冲。
整个区域面积约2908平方公里,辖12个镇、7个乡和8个街道。记得去年路过时,当地朋友告诉我,这里的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样既保留传统乡镇特色,又兼顾城市发展的格局。平原占了绝大部分,仅北部有些低山丘陵,淮河水系的重要支流——浍河、沱河穿境而过,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
1.2 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
埇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这里属于宋国地盘。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始有了明确的行政建制。说到“埇桥”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挺有意思——据说古代这里河网密布,人们修建了很多桥梁,“埇”就是指水中筑的路基。
这片土地见证了太多历史变迁。我记得在当地的博物馆看到过,从秦汉到唐宋,这里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水陆码头。明清时期更是商贾云集,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那些青石板路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运粮车队轱辘轱辘的声音。
文化底蕴方面,埇桥真是块宝地。这里不仅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还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泗州戏、埇桥马戏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到马戏,这里被称为“中国马戏之乡”绝非虚名,据说全国超过六成的马戏团都来自埇桥。
1.3 人口与民族构成
最新数据显示,埇桥区常住人口约180万。这个数字在县级行政区中算是相当可观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600人,城镇化率正在稳步提升。
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占比超过99%。同时生活着回族、苗族、壮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同胞。这些少数民族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的文化习俗为埇桥增添了多元色彩。去年在符离集赶集时,我就遇到几位经营特色小吃的回族朋友,他们的烧饼手艺确实一绝。
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和其他中部地区类似,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比例不低。不过近几年随着本地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这种变化让埇桥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微妙而积极的变化。
2.1 产业结构与特色产业
翻开埇桥区的经济版图,你会发现这里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产业变革。传统农业依然占据重要位置,但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在持续上升,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这种转变让人想起十年前这里还以农业为主的景象,变化确实不小。
农业方面,埇桥区不愧是“中原粮仓”。优质小麦、玉米和大豆是主要作物,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百万吨级别。特色经济作物也发展得有声有色,符离集烧鸡原料的养殖、无公害蔬菜种植都形成了规模。去年参观过一个现代化养殖场,那种智能化管理的程度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农业的印象。
工业领域,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撑起了半边天。特别是符离集烧鸡这个百年品牌,已经发展成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当地朋友开玩笑说,现在埇桥的烧鸡不仅香飘四方,还带动了整个食品加工业的升级。
服务业近年来表现亮眼。除了传统的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新兴业态也在快速成长。值得一提的是埇桥区的物流产业,依托四省交界的区位优势,这里正在成为区域性的物流枢纽。那些穿梭在高速公路上的货车,很多都是从埇桥的物流园区出发的。
2.2 经济发展数据与成就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根据最新统计,埇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600亿元大关,这个体量在皖北地区相当可观。人均GDP超过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这种均衡发展的态势令人欣慰。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每年都有新项目落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很稳定,说明内需市场活力不错。财政收入方面,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长,为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说到成就,有几个亮点值得一提。埇桥区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这个称号含金量很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升。这些成绩单背后,是无数企业和创业者的辛勤付出。
2.3 招商引资与重点项目
招商引资在埇桥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地政府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功夫,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从项目对接、落地到后续运营,都有专人跟踪服务。这种“保姆式”的服务理念,确实吸引了不少优质企业。
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宿州马戏产业园是个典型例子,这个项目不仅传承了埇桥马戏文化,还融入了现代演艺、旅游休闲等元素。上次去参观时,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明年就能投入运营。类似的还有埇桥经济开发区,那里聚集了一批高端制造和新能源企业。
招商引资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不再是什么项目都要,而是重点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这种精准招商的策略很明智,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促进了产业升级。听说最近有几个智能制造项目正在洽谈,如果落地成功,对埇桥的产业转型将是重要推动。
营商环境改善的效果正在显现。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这些措施,让投资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有个从外地来投资的朋友说,他选择埇桥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政务效率和产业配套。这种口碑效应,或许比任何招商广告都来得有力。
3.1 自然景观资源
埇桥区的自然风光有种不事张扬的美。这里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水系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平原湿地景观。新汴河、沱河等河流像银色丝带般穿境而过,沿岸的生态湿地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去年秋天在沱河边看到成群的白鹭掠过水面,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至今难忘。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无疑是自然景观的精华所在。这片原始次生林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超过9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公园内山峰叠翠,溪流潺潺,特别是雨季过后,山间瀑布飞泻的景致格外壮观。记得第一次去皇藏峪时,刚进山就感受到温度明显下降,暑气全消,这种体验在城市里很难得。
五柳风景名胜区以湖光山色见长。万亩水面的五柳水库像一面镜子镶嵌在群山之间,水质清澈见底。湖区周边种植着大片垂柳,春夏时节绿柳拂堤,秋冬之际芦花飞舞,四季景致各有千秋。在这里划船垂钓,或者只是沿着湖岸散步,都能让人暂时忘却都市的喧嚣。
除了这些知名景区,埇桥还有不少待开发的生态宝藏。比如北部的一些丘陵地带,保存着典型的江淮丘陵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相当丰富。这些地方虽然名气不大,但正因如此,反而保留了更多原始自然的韵味。
3.2 人文历史景点
走在埇桥的土地上,每一步都可能踩在历史的印记上。这里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积淀深厚得超乎想象。埇桥古城遗址就是最好的见证,那些残存的城墙基址和出土文物,无声诉说着这座古城曾经的辉煌。站在遗址高处眺望,仿佛能看见千百年前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盛况。
古战场遗址是另一类重要的人文景观。垓下古战场、虞姬墓等景点,让人不禁想起楚汉相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是虞姬墓,虽然规模不大,但那份凄美的传说总能触动人心。当地老人说,每到阴雨天气,还能听到隐约的楚歌声,这种民间传说为景点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宗教建筑也很有特色。镇头寺、天齐庙等古寺庙保存完好,香火一直很旺。这些寺庙不仅是信众祈福的场所,其建筑本身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镇头寺的大雄宝殿采用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斗拱精巧,彩绘绚丽,值得细细观赏。
民俗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埇桥马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现在还能在乡村集市上看到民间艺人的表演,那种原汁原味的马戏艺术,比电视上看到的更加生动有趣。符离集烧鸡的制作工艺也被列入非遗名录,这道美食背后承载着深厚的饮食文化。
3.3 乡村旅游特色
埇桥的乡村藏着最地道的皖北风情。这里的乡村旅游不是简单地把城市模式复制到农村,而是真正扎根于乡土文化。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各种业态发展得有声有色,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选择。
特色村落各具魅力。有些村子以传统民居为亮点,那些青砖灰瓦的老房子经过修缮后,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满足了现代居住需求。住在这样的民宿里,晚上能听到虫鸣蛙叫,早晨被鸟声唤醒,这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特别治愈。
农业观光体验越来越受欢迎。春天可以参与采茶制茶,夏天能体验瓜果采摘,秋天参与粮食收割,冬天学习传统食品加工。这种参与式的旅游方式,让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上次带家人去参加葡萄采摘,孩子亲手从藤上摘下果实的兴奋模样,比买任何玩具都开心。
乡村美食是不得不提的亮点。除了名声在外的符离集烧鸡,各村的农家菜都很有特色。用当地产的食材,按照传统方法烹制,那种质朴的美味是在城市餐厅里尝不到的。特别推荐尝试农家土鸡汤和手工馒头,简单的食材却能做出令人难忘的味道。

节庆活动为乡村旅游注入活力。桃花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让乡村在不同季节都有吸引游客的亮点。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乡村的文化特色,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收入来源。这种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确实让乡村焕发了新的生机。
4.1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皇藏峪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相传汉高祖刘邦曾在此避难,“皇藏”二字便由此而来。这片占地近20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是埇桥区当之无愧的生态明珠。
走进皇藏峪,最先感受到的是空气的变化。森林覆盖率超过95%意味着这里的空气质量好得惊人,每次深呼吸都像是在给肺部做一次彻底清洁。主峰海拔虽然只有300多米,但在淮北平原上已经算是“高山”了。登山步道设计得很人性化,既有适合专业登山者的陡峭路段,也有适合老人孩子的平缓路线。
景区内的植物种类丰富得令人惊讶。光是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就有上百棵,最老的一棵银杏树据说已经活了上千年。春夏之交,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热烈;到了秋天,层林尽染的景致更是美不胜收。记得去年十月带朋友来时,他站在半山腰久久不愿离开,说这红叶比香山的还要好看。
皇藏峪的水景同样迷人。山间有多处泉眼,泉水常年不断,形成了数条溪流和瀑布。雨季时,瀑布水量充沛,水声轰鸣;旱季则变成细流潺潺,别有一番韵味。最神奇的是“一碗泉”,泉眼只有碗口大小,但泉水甘甜清冽,当地人都会特意带水壶来接水喝。
野生动物也是皇藏峪的一大看点。运气好的话,能在林间看到松鼠、野兔,甚至还能发现一些珍稀鸟类的踪迹。景区设置了多个观鸟点,配备望远镜,方便游客观赏。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在城市里确实很难得。
4.2 五柳风景名胜区
五柳风景名胜区得名于湖区种植的五种柳树,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景区规划者的用心。万亩水面的五柳水库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青山环抱之中。
湖区游览可以有多重选择。喜欢安静的游客可以租一艘小船,慢慢划到湖心,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爱好运动的则可以体验水上自行车或者皮划艇,在运动中欣赏美景。我比较推荐傍晚时分在湖边散步,夕阳下的湖面金光闪闪,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那份宁静美好能让人忘记所有烦恼。
五柳的四季各有特色。春天沿岸柳树发芽,嫩绿的新叶充满生机;夏天荷花盛开,清香扑鼻;秋天芦花飞舞,如雪似絮;冬天候鸟来过冬,成为观鸟爱好者的天堂。每个季节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当地人把这里当作周末常去的地方。
景区内的配套设施相当完善。环湖修建了平整的步道,沿途设有休息亭和观景台。餐饮区提供新鲜的湖鲜,现捞现做,味道鲜美。特别要推荐这里的银鱼蒸蛋,用的是湖里捕捞的小银鱼,口感细腻,营养丰富。
4.3 埇桥古城遗址
站在埇桥古城遗址上,总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下,埋藏着两千多年的城市记忆。
遗址保护工作做得很到位。主要区域都搭建了保护棚,既能保护文物不受风雨侵蚀,又不影响游客观赏。通过考古发掘揭示的城墙基址、建筑遗迹都被精心保护着,旁边的解说牌详细介绍了每个遗迹的历史背景。
最让人震撼的是那个按原比例复原的古城沙盘。看着沙盘上规整的街道布局、功能分明的各个区域,很难想象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具备了如此高超的城市规划能力。沙盘旁边还陈列着出土的陶器、钱币等文物,虽然历经岁月侵蚀,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工艺。
遗址公园的设计很有巧思。除了保护展示区,还设置了体验区,游客可以亲手尝试拓片制作、陶器修复等考古活动。这种互动体验特别受孩子们欢迎,能在玩乐中了解历史文化。上次带侄子来,他跟着工作人员学习拓片技术,专注的样子让人感动。
建议参观时请个讲解员。他们能讲述很多史料上没有记载的民间传说和趣闻轶事,让冷冰冰的遗址变得生动起来。听完讲解再自己慢慢逛,感受会深刻很多。
4.4 其他特色景点
埇桥的魅力不仅在于那些知名景点,一些相对小众的地方同样值得探访。
虞姬墓虽然规模不大,但那份凄美的爱情故事总能打动人心。墓地周围种植着虞美人花,据说这种花的名字就来源于虞姬。每年花开时节,粉红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像是在诉说着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当地老人说,这里的虞美人花特别娇艳,可能是因为沾染了美人的灵气。
镇头寺是另一处不容错过的地方。这座千年古刹保存完好,香火一直很旺。寺内的明代建筑值得细细观赏,特别是大雄宝殿的斗拱结构和彩绘,工艺精湛得令人叹为观止。即便不是佛教信徒,来这里感受古建筑的魅力也是很好的体验。我记得第一次来时,正好赶上僧人们做晚课,诵经声在暮色中回荡,那份庄严宁静至今难忘。
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符离集烧鸡文化园是个必去之地。这里不仅能品尝到正宗的符离集烧鸡,还能参观制作过程,了解这道非遗美食的历史传承。看着老师傅们用传统工艺制作烧鸡,听着他们讲述每个环节的讲究,你会明白为什么这道菜能传承百年而不衰。
最后要推荐的是那些散落在乡村的小景点。可能是某个古村落里的一口老井,可能是田间地头的一座古桥,虽然不起眼,但都承载着埇桥人的生活记忆。找个周末,开着车在这些乡间小路上随意转转,往往能发现意想不到的风景。旅游的意义,有时候就在于这些不期而遇的惊喜。
5.1 住宿与餐饮服务
在埇桥玩了一整天后,找个舒适的地方休息至关重要。这里的住宿选择丰富得让人惊喜,从高端酒店到特色民宿都能找到合适的选择。
市区有几家星级酒店,设施完善服务周到。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家位于新城区的酒店,房间宽敞明亮,床品舒适,最重要的是他们家的早餐品种丰富,当地特色小吃都能尝到。上次入住时还发现他们准备了埇桥旅游指南,贴心地标注了周边美食推荐,这种细节很加分。
但要说最有特色的,还得是那些藏在景区周边的民宿。皇藏峪山脚下就有几家精品民宿,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徽派元素和现代设计。住在那里,早晨能被鸟鸣唤醒,推开窗就是满眼绿色。记得有家民宿老板特别热情,晚上会组织住客一起喝茶聊天,分享很多连当地人都不知道的冷门景点信息。
说到吃,埇桥绝对是个能让味蕾跳舞的地方。符离集烧鸡自然不必多说,几乎每家餐馆都能做,但味道还是老字号的更胜一筹。那家开了三十多年的老店,每天限量供应,去晚了就买不到了。他们坚持用传统方法熏制,鸡肉入味骨香,连骨头都想嚼碎吃掉。
除了烧鸡,埇桥的地锅鸡也很有特色。用大铁锅慢火炖煮,贴上一圈玉米饼,饼子一半脆一半软,蘸着汤汁吃特别香。这种吃法可能不够精致,但那种围坐一桌的热闹氛围,让人想起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吃饭的感觉。
小吃摊也是不能错过的体验。傍晚时分,街头巷尾的小吃摊陆续出摊,烧饼夹里脊、sa汤、卷馍,每样都值得尝试。我常去的那家烧饼摊,老板夫妇经营了十几年,烧饼永远烤得外酥里嫩,配上特制的酱料,一个根本不够吃。
5.2 交通出行指南
第一次来埇桥的游客可能会担心交通问题,其实这里的交通网络比想象中便利。
自驾应该是最自由的方式。埇桥的高速公路网发达,从周边城市开车过来都很方便。景区之间的道路状况良好,指示牌清晰。不过旺季时皇藏峪等热门景区的停车场会比较紧张,建议早点出发。有个小窍门是把车停在稍远一点的备用停车场,虽然要多走几步路,但能省去找车位的烦恼。
公共交通系统覆盖得很全面。城区有公交线路连接主要景点,车况都很新,空调给力。要是去远一点的乡村景点,可以乘坐城乡巴士,班次固定价格实惠。记得有次坐巴士去一个古村落,司机师傅知道我是游客,到站时还特意提醒,这份热情让人暖心。
高铁站距离市区只有二十分钟车程,每天都有多趟列车经停。出站后可以直接打车或坐公交到目的地。火车站广场有正规的出租车候客区,建议在那里打车,避免被绕路。
景区内部的交通也考虑得很周到。皇藏峪和五柳景区都配备了观光车,对带着老人小孩的游客特别友好。这些观光车的司机通常兼任导游,会沿途介绍景点特色。在五柳景区还可以租借自行车,沿着湖岸骑行特别惬意。
共享单车在城区很普及,扫码就能骑。天气好的时候,骑着单车在老城区转转,看看那些保存完好的老建筑,感受慢节奏的生活气息,这种体验是坐车无法替代的。
5.3 旅游服务与购物
完善的旅游服务能让整个旅程轻松不少。埇桥在这方面做得确实到位。
每个主要景区都设有游客中心,提供咨询、导览、寄存等一站式服务。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态度友善解答耐心。皇藏峪游客中心还有免费的轮椅和婴儿车借用服务,这个细节很人性化。上次遇到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她说这个服务解决了她的大难题。
导游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除了常规的跟团讲解,还可以预约私人导游。我试过一次私人导游服务,导游是个本地通,不仅讲解景点知识,还带我去了几个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好地方。虽然价格稍贵,但体验确实独特。
购物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埇桥的特产丰富,带些回去送人很有意义。符离集烧鸡有真空包装的,方便携带。当地的特色酱菜也很受欢迎,特别是那个用传统工艺制作的西瓜酱,咸香适中,配粥拌面都好吃。
手工艺品店值得慢慢逛。有些小店售卖当地农民画,色彩鲜艳构图大胆,充满生活气息。我买过一幅挂在书房,每次看到都能想起在埇桥的愉快时光。还有那些手工编织的竹制品,工艺精湛实用性强,价格也公道。
旅游纪念品商店的明信片设计得很有特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风景照,而是融入了当地文化元素。买几张寄给朋友,比发电子照片更有仪式感。景区里的邮筒都很醒目,投递方便。
最后要提的是那些散落在乡村的农家乐。不仅可以体验农事活动,还能买到新鲜的农产品。现摘的蔬菜水果,农家自制的干货,品质好价格实在。这种从田间直接到餐桌的购物体验,在城市里很难享受到。
6.1 经济发展规划
站在埇桥新城区的高处眺望,能看到老城区的青瓦白墙与新城区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这种时空交错感恰好折射出这片土地的发展轨迹。未来几年,埇桥的经济发展规划正围绕着几个核心领域展开。
现代农业的升级令人期待。现有的粮食生产基地正在向智慧农业转型,我参观过一处试点农场,那里的大棚用手机就能控制温湿度,节水灌溉系统比传统方式节省近一半用水。这种精细化种植模式或许能在全区推广,让埇桥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也在稳步推进。有家传统机械厂去年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效率提升三成的同时,产品合格率显著提高。这种转型初期投入确实不小,但从长远看,确实是必经之路。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广阔。随着高铁通车,埇桥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物流仓储、商务会展这些配套服务需求明显增长。上次和一位本地企业家聊天,他说现在客户来考察,对埇桥的商务接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产城融合是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新规划的产业园区不仅考虑生产功能,还配套了人才公寓、商业街区。这种设计让工作者能在步行范围内解决生活需求,避免了传统工业园区下班后变成“空城”的尴尬。
6.2 旅游产业提升策略
在皇藏峪遇到的一对上海游客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特别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但也提到如果能有些深度体验项目就更完美了。这恰好点出了埇桥旅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现有景区需要注入新活力。皇藏峪除了观光步道,或许可以开发森林瑜伽、观星露营这类体验项目。五柳景区的水上运动目前比较单一,引进些非机动的水上项目可能更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
文化体验的深度挖掘潜力巨大。埇桥的非遗项目不少,但游客接触机会有限。可以考虑在古城遗址区域设置非遗工坊,让游客亲手尝试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这种参与感强的活动,往往比单纯观看更让人难忘。
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现在游客习惯用手机解决一切,埇桥的旅游APP功能还可以更完善。实时景区人数、智能路线规划、语音导览这些功能,能极大提升游览体验。记得有次在景区门口看到游客因为网络信号不好打不开电子票,急得满头大汗。
乡村旅游需要差异化发展。现有的农家乐同质化现象有些明显,其实每个村庄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色。有的可以主打农耕体验,有的可以突出民俗文化,让游客每次来都有新鲜感。
6.3 投资机遇与发展建议
和几位在埇桥投资的朋友聊天,他们普遍看好这里的投资环境。一位做民宿的投资者说,虽然竞争逐渐激烈,但特色化、品质化的项目仍然稀缺。
康养产业值得重点关注。埇桥的好空气、好水质,加上相对舒缓的生活节奏,特别适合发展康养旅游。现有的养老机构模式比较传统,如果能引入医养结合的新业态,市场空间很大。我认识的一位北京投资者正在考察这个领域,他认为埇桥的气候条件比北方很多地方更适合老年人居住。
农产品深加工链条有待延伸。符离集烧鸡名声在外,但相关衍生产品开发不足。可以考虑开发便携装、礼品装,甚至进军预制菜市场。当地的特色食材如埇桥贡米,品牌溢价空间还很大。
新能源产业配套机会显现。周边地区新能源项目上马很快,埇桥可以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承接相关配套产业。有家本地企业最近开始生产光伏支架,订单已经排到明年。
对投资者来说,现在进入埇桥有几个优势:土地成本相对合理,政府服务效率在提升,人才回流趋势明显。不过也要注意,项目定位一定要精准,盲目跟风不可取。那位民宿投资者的经验很说明问题——他坚持做精品小众路线,虽然客源不像大众民宿那么多,但利润率和客户满意度都很可观。
最后想说的是,发展过程中保持埇桥特有的生活气息很重要。上次傍晚在老城区散步,看到居民在街边下棋聊天,那种悠闲自在的氛围,其实是埇桥最珍贵的财富。如何在发展中留住这份独特韵味,值得每个参与埇桥建设的人思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