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度假的需求逐渐增多,国内旅游市场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背景下,我国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旅游业该如何抓住机会并克服困难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吧!
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政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制度保障,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才培训等方面多措并举,助力当地旅游业实现质的飞跃,许多城市都规划了自己的“旅游+”发展战略,通过打造特色旅游景区、举办节庆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二)科技进步为旅游业带来变革
随着5G通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推广,智慧旅游时代正在到来,这些新兴技术不仅提升了景区服务效率,还极大丰富了游客游玩体验,游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预约购票,实时查询交通信息;景区则可利用智能管理系统监测人流量变化,合理调度工作人员,在云计算的支持下,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沉浸式互动方式有望进一步普及,将给消费者带来更为震撼的视觉享受和参与感。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随着中产阶层队伍的壮大,人们对于精神层面追求变得更高,而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享受,在这一趋势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品质而非价格,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主题鲜明的小众目的地进行深度游,或报名参加研学旅行、亲子旅游等特色项目,这种消费理念转变有助于打破传统景点门票依赖模式,促使旅游业向多元化经营转型,从而获得更大增长空间。
当前旅游业面临的挑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虽然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内地省份尤其是西部边远山区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足够吸引力,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游客体验不佳,要想改变现状,就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设施完善程度,同时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团队。
(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长期以来,一些风景名胜区为了吸引游客往往忽视了资源保护工作,造成环境污染甚至生态系统破坏,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生态型旅游产品需求愈发强烈,对此,必须严格实施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确保景区环境质量达标。
(三)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旅行社以低价揽客招徕顾客,然而实际过程中却频繁出现强制购物、擅自更改行程等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行业信誉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游客权益。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旅游业相关法规体系,制定长远规划目标,明确产业定位,通过立法手段确立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优化资源配置,缩小东西差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交通脉络,缩短城乡间距离,便于各地旅游资源互联互通,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补贴额度,鼓励东部沿海资金注入落后地区,提升当地知名度及竞争力。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形成竞争优势,积极举办各种类型节会活动,宣传本地风俗民情,增加知名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方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倡导低碳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污染排放量。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搭建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方便用户获取信息,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景区管理领域的应用探索,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对游客行为习惯的研究分析,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条文,明确规定旅行社、导游人员的行为准则,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强化行业自律意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旅游业需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内容,才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继续书写辉煌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