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正式推广,不少网友纷纷在网络上发声,称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偷偷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触及了公众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也引发了对于银行合规操作的深刻反思,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银行的行为动机,以及其对消费者和整个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
事件背景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我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相关政策,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即每个人只能在一家银行开设一个账户,这一“稀缺性”直接引发了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各大银行为了争夺客户资源,纷纷推出了各种营销活动,并给一线员工下达了严苛的开户指标。
在这场“开户大战”中,一些银行为了完成开户任务,不惜采取了一些违规手段,部分银行利用客户办理其他业务时提供的身份信息,未经客户授权就开通了养老金账户,且未告知客户,更有甚者,一些银行员工还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开户名额”,将亲朋好友的名额“薅”干净后,转向虚拟市场解决开户指标问题。
网友爆料
1、河北网友的遭遇
2024年12月15日晚,河北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国银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该网友表示,他收到了中国银行发来的一条短信,告知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已经开户完成,并提示缴存可得好礼、省税享收益,他对此事一无所知,更未进行过任何预约或申请。
该网友尝试联系中国银行客服,但电话一直无法接通,后来,客服回复称他之前预约了开户,但他对此毫无印象,这位网友担心账户资金安全,表示现在不敢将银行卡里的钱转进去,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担心后期再去银行办业务时被柜员误导。
2、兴业银行的“前科”
几乎在同一时间,众多网友纷纷反映,自己也被兴业银行私自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一位网友表示,他突然收到一条兴业银行发来的短信,告知其个人养老金账户已经开通,并附带了一张养老金银行卡的照片,他从未在兴业银行办理过任何业务,更未提供过身份信息,更令他感到不安的是,开户行竟然在福建,而他本人从未去过那个地方。
这位网友尝试通过银行APP注销账户,但发现没有相关途径,他打电话给客服,但客服一直推诿责任,最后让他自己去柜台取消,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为他所在的地方根本没有兴业银行,柜台销户还需要去省会城市。
3、民生银行的“乌龙”
12月17日,上海一位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也被民生银行“偷偷”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更令他诧异的是,该账户使用的身份信息是他十年前的,他中途改过名字,现在在民生银行人脸识别都无法通过,因此不可能是他本人操作。
民生银行客服对此回应称,银行没有权限私自操作客户账户,如果情况为真,大概率是这名客户此前预约过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办理业务,但他自己忘了或者没注意到此事,客服还表示,12月15日起,民生银行开放了全国范围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办理业务,有一些客户也反映过此类问题,大多数是因为此前通过各种途径预约办理过个人养老金账户,在业务开放后银行自动为其办理了相关业务。
银行回应
面对网友的质疑和投诉,各大银行纷纷作出了回应。
1、中国银行的解释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办理养老金账户的话确实是要经本人确认的,客户可以通过中国银行APP在个人养老金专区查看是否有预约开户记录,对于未经客户确认已开通的养老金账户如何取消的问题,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可以取消,但必须到柜台办理。
2、兴业银行的声明
兴业银行回应称,在办理个人养老金开户过程中严格遵循了账户实名制、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前期该行推出个人养老金账户预约开户服务时,客户本人需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并采取公安联网核查、手机实名认证、短信验证等多种手段进行校验,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实施后,该行根据此前预约情况为客户办理开户并短信告知,如客户要注销因预约而开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该行将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3、民生银行的解释
民生银行客服表示,如果情况为真,大概率是客户此前预约过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办理业务但自己忘了或者没注意到此事,客服还建议客户提供个人身份信息或者本人前往柜台查询一下当时的详细情况,对于如何注销不需要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问题,客服表示只要还未开始使用客户随时可以前来注销相关账户。
消费者维权与监管介入
面对银行偷偷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行为,不少消费者选择了维权,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向银行客服投诉、向监管部门举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维权的过程并不轻松,涉及反馈银行、投诉监管部门、法律诉讼等多环节,耗时耗力。
监管部门也对此事表示了关注,他们要求各大银行加强合规管理、完善开户流程、充分保障客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监管部门还加强了对银行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规银行进行了处罚和通报批评。
结论与展望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初衷是为人民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而非成为银行之间恶性竞争的工具,银行在抢夺市场份额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合规底线,尊重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真正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养老金融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银行各种营销手段,也应保持警惕,确保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账户操作不被滥用。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相信这种银行偷偷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我们也期待各大银行能够回归初心、坚守合规底线、提升服务质量,共同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良性发展。
评论